中文

English

上新|尊龙凯时人生就博带你探索中外法规药典内毒素检测新趋势-重组C因子法

发布时间:2025-02-18   信息来源:花荷爱

内毒素的概念已经为人所知,所有能够引起生物体温升高的物质统称为热原(Pyrogen),其来源各异。而细菌内毒素(Endotoxin)作为一种热原,是细菌性感染的重要致病因子。内毒素是在革兰氏阴性菌的细胞壁中存在的特有毒性物质,主要由磷脂、脂蛋白和脂多糖(LPS)组成。其中,脂多糖(LPS)作为内毒素复合物的生物活性部分,通过类脂质A(Lipid A)发挥其毒性作用。不同革兰氏阴性菌的类脂质A结构相似,因此这些细菌引起的感染所产生的毒性效应基本相同,主要表现为发热、微循环障碍、内毒素休克及播散性血管内凝血等。需要注意的是,细菌在存活时不会释放内毒素,只有在细菌死亡或自溶后,内毒素才会大量释放。

上新|尊龙凯时人生就博带你探索中外法规药典内毒素检测新趋势-重组C因子法

细菌内毒素具有较强的耐热性和化学稳定性,常规高压灭菌法等对其去除或灭活效果不佳,普通化学药品也难以影响其活性,唯有强酸、强碱或强氧化剂可有效破坏其结构。虽然内毒素具有水溶性,生产过程中可用无热原水来冲洗以去除热原,同时其吸附性使得活性碳可用于吸附去除。但细菌内毒素作为一种普遍存在且极具毒性的污染物,面临着很多风险:它可以在各种环境中生存、其毒性强且不易清除。因此,无论是用于生命科学研究的试剂,还是用于人类和动物的药物,都必须进行内毒素检测,以确保有效性和安全性。

自20世纪以来,内毒素检测方法不断涌现。早在1942年,美国药典首次采用家兔法检测热原。不过,该方法灵敏度低,且对某些毒性大的药物无法进行检测。1980年,FDA提出使用鲎试剂来检测药品中的内毒素,随后《美国药典》也收录了细菌内毒素检测法。随着技术进步,1995年美国药典23版增补中添加了多种检测方法,如动态浊度法等。近年来,2020版《中国药典》提到了采用重组C因子法来检测细菌内毒素,这一方法通过重组技术生成的C因子能更精准地识别内毒素,且受批次影响小。

尊龙凯时人生就博在这一领域也有所创新,自主研发了重组C因子内毒素检测试剂盒。该试剂盒通过基因重组技术表达C因子,能快速、准确地检测内毒素含量。通过酶切水解荧光底物,生成的荧光信号与内毒素浓度成正比,适用于多种药物和医疗器械的内毒素检测。其身份特点包括安全稳定,不依赖动物源成分,增强特异性,灵敏度高,检测范围可达0.005-5 EU/mL,且整个检测过程仅需一小时。此外,试剂盒符合ICH Q2(R2)分析方法验证指导原则,可提供完善的验证报告,确保产品质量。

总结来看,内毒素检测虽然目前仍以鲎试剂法为主,但重组C因子法逐渐被行业认可。尊龙凯时人生就博致力于提供高效、精准的内毒素检测解决方案,推动生命科学领域的健康与安全发展。